<object id="jrrpq"><strong id="jrrpq"></strong></object>

      <track id="jrrpq"></track>
    1. <big id="jrrpq"></big>

      <table id="jrrpq"></table>
          首頁>>名師名校>>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正文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2021-10-01 15:43 汪永海,張興君 今日文教周刊
                 甘肅省臨澤縣板橋中心小學       汪永海 張興君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甘肅省臨澤縣板橋鎮中心小學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打造學校“紅領巾農耕園”(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新載體;聚焦鄉土特色,開發校本勞動課程資源;創新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內生動力;挖掘勞育內涵,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走出了一條補齊勞動教育短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一、因地制宜,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始建于1969年,瀕臨黑河,背倚巴丹吉林沙漠。學校是歷代師生移沙造田,在沙漠中開辟出來的一方綠色長廊,曾被《中國林業畫報》譽為“沙海明珠”。整個校區占地六百多畝,僅教學區就約一百四十畝。學校面積大,可利用空間富余。為給勞育教學提供必要的勞動實踐活動場所,學校規劃建設了“紅領巾農耕園”“桃李園”“馨德園”“至美園”校內勞育實踐基地,總面積2667平方米,平均每班242平方米,各班認領勞育實踐基地并自主策劃種植作物。每周的實踐探究課,教師在勞育實踐基地講解種植各類作物的要領,指導學生認識各種植物的秧苗,并在相應時節帶領學生進行鋤草、采摘等活動。學校也積極學校從校外聘請民間園藝“土專家”擔任輔導員定期到校培訓指導,師生同堂學技藝,提高勞技能力。學校每月設置 “勞動周”,該周課外活動時間,全校師生在勞育實踐基地進行勞動,春季植樹澆水、夏季鋤草修樹、秋季采摘,師生自己動手美化校園環境,自給自足享用勞動果實,通過勞動實踐,師生們掌握了一定的鄉土勞動技能,體會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收獲感。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二、聚焦鄉土,開發勞動校本課程資源
                 學校深挖本地特色資源,開發“沙海明珠”系列勞育特色課程。 一是“紅領巾農耕園”田園課程。結合本地種養殖特色,此課程下設四類子課程:“五谷豐登”課程,學習種玉米、小麥、大豆等常見農作物的知識與技能;“菜蔬滿園”課程,學習種植各種時令蔬菜的知識與技能;“瓜果飄香”課程,學習桃李、杏子、蘋果等樹苗的保護知識和果實的采摘方法;“綠化美化”課程,學習玫瑰、牡丹、丁香等花卉的栽種、鋤草等技能,學習研究花草樹木的栽植修剪、園林景觀的布局設計等知識。田園課程的開設,讓學生掌握種植知識,練就勞動技能,勞動實踐也讓學生體會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艱辛,培養他們感恩父母、親近土地的情操。二是家務勞動課程。學校制定學生家庭勞動教育清單(三四年級“八會”、五六年級“五會五能”),安排學生利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家長對照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督促學生落實,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主動培養生活技能。這些勞動課程的實施,敦促孩子不忘“本”,牢記“勞動創造一切”的真理。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三、創新方式,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學校把各勞動實踐基地劃分成若干不同類型的包干區,讓各勞動小隊、小組認領承包,為加強責任,各“責任田”掛牌亮明隊長、隊員承包人。這些“責任田”既是勞動課的實踐基地,又是學生平日大課間勞動鍛煉的“自留地”。承包“責任田”的方式,加強了對學生平日的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常態化、規范化。為衡量師生勞動能力,提高師生勞動積極性,學校完善《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把教師承擔勞動教育的工作量和成績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讓教師勞有所獲。學期結束,由勞育教師按學校統一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試,根據平時課堂表現與科目操作技能認定學生勞育成績,評選“勞動小能手”“勞動小標兵”,并把勞育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高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通過夯實勞動教育評價,理順管理渠道,引導學校勞育工作步入新發展,登上新臺階。
                一份勞育“責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間
                  四、五育融合,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
                  學校深入挖掘勞育內涵,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堅持以勞潤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賦予勞動教育新的時代內涵,讓勞育與德智體美育發生邊際重疊,產生邊緣化重合,呈現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潤德方面,主要對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技能和效果開展定性評價,如評選“勞動小能手”“勞動小標兵”等,樹立學生榜樣,以榜樣催化和升華全體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勞啟智方面,主要依托“紅領巾農耕園”精細化種植和科學管理的過程,如給種植作物制作“植物知識銘牌”、“生長溯源二維碼”,讓學生借助勞動學會種植科學知識和自媒體使用知識。以勞健體方面,主要在農忙秋收之際,安排學生在校內制種玉米勞動實踐基地,體驗掰玉米勞動,感受辛勞,感恩父母,強健體魄。以勞育美方面,主要在春季勞動時節,要求各班對所包地塊精心設計作物和色彩,要求植物高低錯落有致,顏色搭配繽紛五彩,屆時形成圖案美和色彩美,注入美育內涵。以勞創新方面,主要安排學生計算地塊的經濟投入和產出經濟價值,形成正確的財富觀,培養理財意識,為學生“高成長性”鋪路。
                 目前,學校通過大力開拓勞育“責任田”,不斷拓展教育新空間,形成了勞育發展的新思考、新內涵、新格局,全面增強了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實踐的精神,著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中華文教網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簡介 投稿指南 聯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
          可以直接看的欧美A片

            <object id="jrrpq"><strong id="jrrpq"></strong></object>

            <track id="jrrpq"></track>
          1. <big id="jrrpq"></big>

            <table id="jrrpq"></table>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