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與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編輯、事業發展部副主任馬金星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2021年6月9日,筆者與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編輯、事業發展部副主任、人民藝術家網執行主編馬金星先生,從京城開車去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斗虎屯鎮進行采訪,來到了鑲嵌在麥浪滾滾里的前吳村,采訪了一位酷愛種植葫蘆,并且有著豐富種植經驗及使用常識的斗虎屯鎮前吳村黨支部書記——吳廣海。
自古以來,葫蘆就是民間常見的一種吉祥擺件,被視為祥瑞之物,葫蘆擺放在家中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寓意吉祥,葫蘆的寓意和象征是福祿雙全,還有著健康長壽的寓意,同時,它還寓意著家庭和睦,由于“葫蘆”和“福祿”諧音,所以葫蘆有著財運和福氣兼備的意思,葫蘆作為十分古老的作物,葫蘆由兩個相同的部分組成,將兩部分組成一個整體,傳達著齊心協力,家庭幸福美滿。
吳書記給我們介紹了葫蘆的選種、種植、施肥、田間的日常管理、采摘、晾曬保養、制作以及銷售等。
葫蘆在種植前要進行整地、先浸種催芽后,種植在事先裝好營養缽內,待出苗后需控溫澆水,勤通風壯苗,栽苗前,須在平整好的田壟上覆蓋薄膜增溫,在適宜栽培的下午,載上后要立即澆水,達到棵棵成活然后進行播種。特別是結瓜期必須有足夠的磷鉀肥(豆類),在葫蘆晾曬期不容易開裂。
對葫蘆進行加工、成熟的標準為表皮顏色由綠變白,絨毛脫落,葫蘆殼的木質變硬,葫蘆秧已枯黃,這個時候就可以采摘了,他說:采摘時可以用剪刀將其把柄剪斷,把柄適當可以留長一些,一般留10厘米左右,以便晾曬時可以將葫蘆方便的掛起同時注意晾曬。
葫蘆打皮晾曬是一個技術活兒,采摘下來的葫蘆都要對其進行打皮,打皮時第一要素是保護葫蘆的“龍頭龍須”一個全品葫蘆是有很多說道的、打皮的作用是做工藝葫蘆時容易進行雕刻,其二是以免碰到連續陰雨天,造成葫蘆的發霉腐爛,打皮時可用手工或專用工具打皮機,打皮時要掌握用力要勻,速度要快的原則,因為打掉的這層皮并不是很厚,如果用力不夠均勻和速度過緩,就會傷到里面的果肉部分,打完皮的葫蘆還要對其進行風干晾曬,可以在葫蘆園中利用采摘完后的鐵絲架子的上面進行晾曬,用柔軟布條把把柄的底部和鐵絲拴在一起,一定拴綁結實,防止大風將其吹落,在烈日下進行翻曬,十天左右的時間,葫蘆就風干晾曬好了,我們就可以把它做成容器和精美的工藝品了。

《人民藝術家網》記者馬金星采訪吳廣海書記
編輯:紅研
好消息:2021全國素質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開始了,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四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山西科技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