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noguv"></th>

  • <tbody id="noguv"></tbody>
  • <em id="noguv"><acronym id="noguv"><u id="noguv"></u></acronym></em>
    <dd id="noguv"><pre id="noguv"></pre></dd>

      <em id="noguv"><strike id="noguv"></strike></em>

      首頁>>文化之旅>> 紅塵歲月,詩書情懷 正文

      紅塵歲月,詩書情懷

      2016-09-02 09:40 周步 本站原創

                                                                 文/周步

             大凡有才華的女子,都喜歡詩詞歌賦,也都有些生命、生活甚至家國情懷。情懷為何物?情懷其實就是對世間萬物的感慨和領悟。把這些情懷寫到紙上,就是詩。于是世間也就有了詩人。
             李月大抵就是這樣一個女子。
             我們可以先讀她的幾首詩詞:

                                      紅窗月
             景怡秋好,共誰看,玉宇清霜。羨湖中鷗鷺,枕上鴛鴦。徒憶回文錦字,夢中藏。慢舒纖指,調琴瑟,陣陣微涼?v詞工豆蔻,屢賦新章。猶嘆月明花院,照空廊。

                                          采桑子·寄友
             清宵寂寂憑欄望。累又何妨,困又何妨。皎月憐人共曉窗。
             小詩有味堪烹酒。醒也馨香,醉也馨香。莫嘆情長路更長。
             無需太多的解釋,這些詩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讀詩詞有一個喜好,就是        粗讀和細讀相結合。粗讀一遍,如果找不到一點共鳴和感覺,或者里面沒有一個讓人喜歡的意境和句子,這首詩詞就可以翻過去了。但李月的詩詞不是這樣,她的詩詞就是一幅掛軸,總能從里面讀到一些讓人怦然心動的感覺和句子。
             陸游、劉永、李清照等等,可謂中國詩詞頂尖的大家。這也是每一個古典詩詞愛好者必修的讀本。這些大家的高明之處人就在于“情懷”二字。很顯然,李月已深悟要領,頗得章法,無論在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等方面,都已經到了信手到來、揮灑自如的地步。在這個大多國人以看看視頻和看段子為生活方式的微信時代,能夠靜下心了讀李月的詩詞,不是我的耐心有多好,是讀李月的詩詞,確實讓我感覺到輕松,不累。
                                                           如夢令·扇
                                                             (一)
              又是蓮香盈袖,共我清涼相守。一把貼身攜,淺淺斂眉搖首。消受,消受,夢醒令兒新就!
                                                             (二)
              撼動河山錦繡,負手乾坤容袖。筆墨作知音,豪放韻詞千首。輕扣,輕扣,畫里水天依舊!
              數錢數到手抽筋,是因為錢的誘惑力太大了?措娨暱吹臏I眼婆娑,是因為故事太感人了。中國古典詩詞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依然長盛不衰,是因為他內在的精神氣質和語義的情致優美,以及聲聲如鼓昂揚進取和觸動靈魂的真摯感情。唯有真情才能打動人心。唯有真切才能吸引人心。李月的詩詞,已經完全具備了這些要素和內核潛質。
            真誠的祝賀李月。也為她的詩歌點贊。

      附李月詩兩首:

      七律和笑難大哥兼贈諸友
               初五返京一路風雨無阻,晚九點進門看到風信子盛開;ㄏ銤庥羟呷,倦意頓消。次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曬花的照片并題一句:歸來自有花迎訝,諸友紛紛點贊評論,笑難兄續詩一首,因和之。
      運轉吉年歲丙申,雨絲一路洗風塵。
      輕拈故里山川秀,換取京都日月新。
      但使平生多諍友,能將冷夜作良辰。
      歸來自有花迎訝,看去猶增滿眼春。

       
         五律·時近中秋有懷
       節序徒然易,秋風遍帝京。
       誰憐飄泊久,獨向薊門行。
       月是今宵滿,愁從去日生。
       問余何所念,心系故園晴。

       


                                                                                                                                      
      中華文教網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簡介 投稿指南 聯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
      欧美中日韩一区二区

    1. <th id="noguv"></th>

    2. <tbody id="noguv"></tbody>
    3. <em id="noguv"><acronym id="noguv"><u id="noguv"></u></acronym></em>
      <dd id="noguv"><pre id="noguv"></pre></dd>

        <em id="noguv"><strike id="noguv"></strike></em>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