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記憶
夏日的記憶,
自我們青春的,
純潔的毯子上。
為了自由的奔跑,
計劃著向往。
或許還自,
尋常的生活中,
令我們融合于,
城市的灰涼。
夏日的記憶,
短暫的片刻,
自愛的潮浪。
仿似平靜的織品,
正著色 我們的心房。
此份沾染,
如何可抗拒,
尤其已注入,
我們自我的光芒。
迪米特里斯·P·克拉尼奧迪斯(Dimitris P.Kraniotis),希臘桂冠詩人。1966年生于希臘中部的斯托米奧(拉里薩)。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醫學博士。他在希臘和國外共發布有9本詩集:《痕跡》《臉譜》、《虛擬線》、《沙丘》、《內窺》、《埃達》、《幻影》、《離開元音》《公共禮儀的紐帶》。他是英文國際詩集《2011年世界詩歌》(來自65個國家的205位詩人)的主編。他的詩歌現已被翻譯成25種語言。
情欲
我的心 是自由的吉普賽,
是風中飛去的 暢游的鳥,
是潛入海中的美人魚……
但于今晚,
我卻 只屬于你;
哦今晚……
月亮如血染,
愛在激情的舞蹈之里。
斯馬拉格迪·米特羅普洛(Smaragdi Mitropoulou),希臘著名女詩人,生于雅典。曾在雅典大學進修歷史和考古學,后在英國卡迪夫大學攻讀歷史研究生,F她在中學工作。希臘文學作品協會和五大洲希臘作家協會的會員。曾兩次獲得拉里尼文文學獎(“幻想”小說類)。目前為止,共出版了四本書,并在希臘出版發行。其中一本《瞬間便是永恒》已被翻譯成英文,并于2020年由英國Ontime圖書公司出版。
愛在夏日
若是不見夏日,
風雨尚有多少意義?
落葉垂下 看得安好,
只因爭吵是彼此間不可分的東西,
它會令我們識別愛的情趣。
口吻火熱 才可嘗到水滋味,
而此正似 我們的愛的詮釋。
雨中抱擁 其實并不重要,
竟不如以熱汗凝固彼此的關系。
身體必須 始終溫暖,
熱是所需 唯如水的溫柔遠不夠級。
為了融化一切 溫暖必不可少,
冷若開始 便是終結的開始。
我們需要光 才能看到創造,
我們有 如艷陽熾烈的煩惱;
如我們走近、傾下 清涼的愛,
方是猶春雨 滋潤了這個大地。
文卡特沙·納雅克(Venkatesha Nayak),印度青年詩人,1991年2月16日生于印度卡納塔克邦曼格洛爾市,F任馬當提亞爾圣心學院商業PG研究系助理教授,以及曼格洛爾大學晚間學院商業PG學系客座教授。
夏日,萬物皆好
改變著未來,
伴著四季悄變。
緊握你手,
夢中的陽光 似被點燃。
來自北方的空氣 冰凍了你的日記,
記憶中 因是充滿了紫羅蘭香氣,
因而 愚蠢的日子里 贊許不會松寬。
純白的隱喻,
夏日是興奮的新鮮。
門前的景色里,
光似滲透到宇宙間。
望對著 漫長的夜晚,
相信它會守護,
我們得來的智慧,
我們如果實頻頻生長,
我們如種子希望無限。
然而 如今都不再重要,
我們不得不學會 問好的語言。
貝特瑞絲·薩維德拉·加斯特倫(Beatriz Saavedra Gastélum),1971年5月6日生于錫那羅亞的庫利亞坎,現居墨西哥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學碩士,先后進修過文學、詩歌和哲學專業,F共出版了14本詩集——《我們是黑暗的夢》、《來自另一個陰影的光》、《被遺忘的誘惑共資源》、《最后一晚》、《你的皮膚邊緣》、《被忽略的前兆》、《逃亡的界面》、《開放的時間》和一本散文集《格里塞爾達·阿爾瓦雷斯的色情解剖》。
夏的情歡
動人的春 逐漸為夏日鋪平道路,
炎陽令天氣 溫和無比。
陽光 燦爛地升起,
天空晴朗 還點綴著憂郁。
柔和的風 傳播著花香,
帶著丁香 散發的馥郁。
蜂兒輕唱 蝶兒在飛舞,
枝上的雀 嘰喳地唱起。
夏日的快樂 贈與了太多暖的時刻,
我們可輕松 探索自然的奇跡。
閉上雙眼 聆聽悠揚的風吹,
更享受到溪流 流淌的靜謐。
豐收后 結果有太多,
盡情享用你 期待的甘蜜。
火熱的日子里 心跳快些,
于海灘上愉快地游泳,
多么愜意。
夏雨 令花共綠色恢復了生機,
以迷人的景色 刷新著清宇。
每個季節都有 獨特的魅力,
所以活在現實之中 請多珍惜。
吳麗蓮(Lilian Woo ),馬來西亞著名作家、詩人,生于馬來西亞,華人血統,現居馬來西亞檳城。曾先后在國際上獲得多項榮譽,詩歌作品發表在多個國際文集和著名期刊上。
夏日,你在何處
從黎明到黃昏,
我在云中飛舉。
于某個地方游行,
將現實忘記。
從黃昏到黎明,
帶粉色的夢翳。
只因夏日快來臨,
春色的延續。
夏日 夏日,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或許是身邊,
或許 是遠避?
夏日 夏日,
終沒有回應……
夏日 你在哪里?
請給我消息。
誰亦不曾注意,
時光 從不停息。
每每想著夏日,
每次都是記起。
明知道 這不是徒勞,
明知道 這很有意義。
只因 夏日是如此的美好,
人間從此 多了生機!
舒爾金娜·伊琳娜·瓦倫蒂諾夫娜 (Шульгина ИринаВалентиновна),出生在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畢業于KGAMIT。俄羅斯著名女詩人、作曲家、歌手、聲樂教師,F共創作了300多首不同流派的歌曲,創作過音樂劇《夜咖啡館》、民間音樂劇《信仰、希望、愛》(姐妹)。出版音樂劇集《一滴露水》和小說集《我刺繡的日子》,個人詩集《靈魂歌唱…》(德國),《來自天堂的聲音》。
夏木
枝木仿似挑逗,
成熟的芒果 舞動身軀。
肢體 于微風之中,
欲要撫摸他們,
身體薄弱 怎可觸及。
火焰般的紅
酷暑何懼?
當陽光 曬焦草木時,
綻開的花 恰可干燥灰塵的顆粒。
當你 于盛夏的日頭下勞作,
然后 休息。
一棵榕樹的蔭蔽下,
相信陽光 會更柔和無比。
梅希爾·派斯托恩吉(Meher Pestonji),印度著名女詩人、資深記者。她在報道戲劇、藝術和采訪創意人士的同時,撰寫街頭兒童、住房權利和社區主義的文章。她寫過兩部小說《佩爾韋茲》和《薩達克·恰普》,三部戲劇《出售鋼琴》、《喂養烏鴉》和《轉折點》,以及其他短篇小說等,F活躍于各種國際詩歌團體。
鹽色成語
柏樹之舌 愁緒不退,
共最后的光環 沖突連天。
夏日再次提醒了我,
未過黃昏的時刻,
共沙漠之地的色調 無法匹配,
共綠色之環境 亦不融嵌。
伊曼紐勒·馬蒂努奇(Emanuele Martinuzzi),意大利著名詩人,1981年生于普拉托,畢業于佛羅倫薩大學哲學系。詩歌著作出版如下:《超越日常的愛的歌詞》(Carmignani editrice,2015)《慢性優雅的挽歌》(Carmingani editrise,2016)《斯皮拉利》(Ensemble,2018)《未完成的故事》(Porto Seguro出版社,2019)《夜的榮耀》(Robin editions,2021)。他獲得了眾多國家和國際獎項。曾參與了《石頭之語》(Words of stone)活動,該項目將他的一首詩歌刻在《小夜曲》上,并與眾多藝術家和文化人物的作品一起永久展示在桑布卡·皮斯托伊塞地區。
蚊
血流的方向,
彼此 共蚊 都一樣追求,
嗜血如狂。
不過是互相消耗,
之后才想到補償。
為蚊輸血 為它輸血……
其實 反比人類 更懂凈化、清揚。
塔尼婭·恰克拉伯蒂(Taniya Chakraborty),1990年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青年先鋒派女詩人。外曾祖父為印度著名詩人普諾·錢德拉·巴塔查里亞(Purno Chandra Bhattacharya),與泰戈爾和奧本德拉·基肖爾·羅伊·喬杜里(Upendra Kishore Roy chowdhury)相識。18歲時,接受了印度著名音樂家拉賓德拉·桑吉特(Rabindra Sangeet)的古典音樂的培訓。2015年,受Kobita Bangla邀請,作為貴賓參加了“2015年孟加拉詩歌和平游行國際詩歌節”(參與國:孟加拉國、德國、墨西哥、尼泊爾、泰國和印度)。
戰鼓
今日的陽光 并未在天空中快樂地出現,
只有許多烏云 聚在一邊。
他們說 某個地方此刻,
戰火漫天。
就在今天 孩子們 哭聲連連。
我要向他們 致以我的愛和擁抱,
以此 來將他們保全。
我祈禱上帝 可憐憫所有生靈,
并為每一個下次祈禱,
當這個世界 再次被傷害、污點!
瓦西里基·卡拉塔西奧(Vasiliki Karatasiou),希臘著名女詩人,雅典大學希臘文學教授,希臘文學聯合會的總書記,F居希臘拉里薩鎮。曾被國際路德會文學藝術學院授予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
翻譯簡介:

田宇(James Tian),筆名鄧瞻,性別,男,1994年生于山東省泰安市。塞爾維亞Alia Mundi雜志中國版主編、專訪中國詩人。2020年中國詩歌春晚十佳新銳詩人、2021年中國詩歌春晚十佳詩人獲得者。已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發行專著《螢空》田宇現代詩選等書籍。
微信:15065389001
郵箱DevilBosa940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