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寫作學會主辦的主題為“共同富裕話語體系建構與媒體傳播”的2022年學術前沿論壇,在北京恒基中心1座1703會議室和騰訊會議上順利舉行。學會和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首都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領導、專家學者30余人出席了會議。
學會會長、北京大學陸地教授首先致辭,并發表了題為 《新時代共同富裕政治話語的傳播體系及其特點》的主旨演講,他說:共同富裕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價值追求。從古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權有無,均貧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等圖景的想象與描繪中可看出我國先民對共同富裕理想社會的無限渴望。
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譚云明教授和吳重生副會長分別發表了題為《共同富裕學術話語的構成與傳播路徑》、《共同富裕話語體系建構與傳播研究的特點和演進邏輯》的演講。譚教授認為:共同富裕的學術話語是共同富裕官方話語與共同富裕民間話語之間的溝通紐帶,只有構建好共同富裕的學術話語體系才能實現政策目標的上傳下達,才能更好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吳副會長認為:共同富裕話語體系建構,是時代之需,人民之盼,國家之福。因為只有構建好這一話語體系,才能使我們的宣傳工作入腦入心。
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務處長、羅自文教授從話語的演變歷程、演變特征、面臨問題和建構路徑四個維度,圍繞《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思想演變及話語體系分析》展開了詳盡分析。北京工商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羅子明教授則以《共同富裕與農業品牌建設》為題發表了看法,提出鄉村的共同富裕必需農業品牌的推動。中央財經大學陳端教授以《民間話語體系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的特點分析》為題,提出要重視民間話語體系的特性和民間意見領袖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郭媛媛教授圍繞《共同富裕目標下媒體傳播的效果》,指出通過官方話語、專家話語和群眾話語的融合,去推進共同富裕理念的“入眼——入腦——入心”,最終推動共同富裕理念的行動轉化,也就是“見行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王鳳翔研究員則以《共同富裕學術話語與官方話語、群眾話語的關系研究》發表了看法,認為官方話語是旗幟和方向,學術話語是中間樞紐,而群眾話語是源頭活水。
本次學術研討會系北京市社科聯、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會組織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