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教學在當代教學中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極大的改進。比傳統死記硬背、籠統式的學習記憶教學內容,老師能更好地協助學生完成化學學科復習任務,對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效果可以發揮非常積極的效果,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理解不僅僅限制于課本知識點,還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才能、邏輯能力、實驗能力等。由于中學階段最后一年是孩子應對中考的關鍵一年,孩子復習方面的壓力很大,因此,老師可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上加入項目式教學,使孩子在沉重的課業重壓下可以多方位思索,提升孩子的動腦能力。通過系統的項目分類學習,使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同時老師也應當根據新課程標準、學生對已有化學基礎知識的了解狀況來創設多樣化的項目問題,使化學基礎知識變得更為活潑有趣。目前,在我校課程中,進行項目式教學的例子還比較少見,我們可通過這樣一些方式開展實踐和探索。
一、堅持循序漸進,制定項目計劃
教師在實施項目式教學時,首先應綜合考慮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從單一到全面的原則設計教學方案,將方案設計的重難點合理分散到項目任務中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更有效地吸收化學知識;其次,教師制定的項目計劃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適用性,要保證項目符合初中生的能力,難度一定要適中,同時要注意難度不能太低,這樣學生才能花一定的時間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探究,成功解決項目任務。項目任務之間要有很強的相關性和連續性,以保證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后能總結出規律,有效地提高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自家廚房用小蘇打和白醋進行二氧化碳產生實驗。在制定項目計劃時,教師應概述項目的學習目標。一是通過課堂上“大理石與稀鹽酸產生二氧化碳”現象的對比,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實驗室產生氣體時選藥的注意事項;二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否只有小蘇打才能產生二氧化碳。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微項目任務、學生活動項目、驅動問題和教師支持活動。使學生在分工、數據查詢、總結報告等方面更好地了解實驗室氣體制備需要考慮的相關因素。
二、結合具體學情,設計生活實踐
教師在實施項目教學時應始終堅持學生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主體這一原則。明確這一點后,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心理、思維的發展規律和現狀,結合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基礎,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案。同時,考慮到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師最好把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作為課題的研究對象,從而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創新意識等化學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及其性質》時,可以選擇紅磚粉、二氧化錳、雙氧水作為實驗材料進行對比。使用紅磚粉這種常見的建筑材料作為實驗活動的催化劑,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隱藏在身邊。這樣從一般的生活入手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探索項目,從而增加項目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有效提高項目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性。
三、營造探究氛圍,強化學生應用
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初中化學教師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在化學課堂上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由原來的“講解者”轉變為現在的“引導者”。在項目教學中,化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猜測項目,鼓勵學生通過實踐證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進一步重視科學與社會責任的傳遞與教育,利用各種與化學相關的拓展活動,幫助學生豐富化學知識,了解化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增強社會參與感培養正確的科學觀與責任感。
例如,化學污染是學習化學時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筆者就通過組織“電子垃圾手工展”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污染,并使其積極參與到防治活動之中。
在各種形式的教育教學中,老師們能夠透過根據自身的教育教學特點,以及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準確掌握去開展關于教學的各種項目式研究活動以推進教育教學的高效開展,從而促使學生對于初中階段的化學基礎知識的良好的掌握,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激情以及參加教學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透過學生對于整個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又可以促進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增強,以促進其對于知識點的更為深入的掌握,這樣才能推動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教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