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于一個文化開放、多元繁榮和融合的時代。但是,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精神卻比較陌生,他們或多或少受到了西方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少學生表現為淡化、漠視傳統文化。不可否認的是,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了解不同文化的媒介,也是學生運用英語將中國傳統文化向外傳播的通道。
在英語學習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能展示出我國特色文化的特點,以初中英語教學為媒介,不斷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能讓學生進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學生的文化素養。
1.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主動吸引學生開展相應的探究活動,真正的將傳統文化通入到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讓學生在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容。在介紹西方傳統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表達方式對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進行表達。元宵節、清明節等,然后在一起交流互動。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的文化融入,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英語背景下,享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在英語教學中,很多的教學內容是能夠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聯的,從吃穿住用行等等,中西方文化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這也是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根據英語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切入,讓學生了解的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更是了解如何利用它進行表達。比方說傳統節日、飲食習慣,特別是建立在傳統節日下的飲食習慣。通過建立中西方在節日上的飲食對比,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也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3.將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實際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主要的教學趨勢。例如,教師講解到 “ We're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 ”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關于不同傳統節日的情境,比如,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Festival等,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制作或者介紹不同的傳統節日里應該吃什么樣的食物。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達到向初中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目標。
作為一名中學生,必須了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只有充分了解本國的文化傳統,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別國的文化。而在這個過程中,課堂也要發揮一定的作用。所以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任重而道遠,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和學習,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相關傳統文化閱讀材料和組織相關文化活動等,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從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本文為中國教育發展研究“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國學融入學科教學的實驗研究子課題結題論文選摘)